7月8日,“2023合美术馆年中艺术季”系列活动启动仪式举行,“俯仰之间——姜杰”“如云——杨平个展”“屏幕福尔马林计划——田晓磊个展”同天开幕,连同馆内正在展出的“自然建筑——朱锫”个展,4个各具特色的艺术展共同迎接观众,涵盖了新雕塑、当代水墨、新媒体艺术、当代建筑4个不同的艺术门类,为艺术爱好者带来视觉盛宴。
(资料图片)
在“俯仰之间”感知生命与生存
“俯仰之间——姜杰”。记者叶飞艳 摄
著名艺术家姜杰自90年代初便一直活跃于当代中国视觉艺术的前沿,始终保持着对生命和生存的独特思考。“俯仰之间——姜杰”展出的《易碎的制品》《生命的模样》《大于一吨半》将来自高新科技、建筑领域、3D打印、影像艺术、装置艺术、行为艺术中的一些元素融入自己的雕塑创作中,并将二维图像和三维物体、大型装置、行为艺术相结合,呈现出多重混搭的特点,揭示出生存困境与生命意义的多重含义。
“俯仰之间——姜杰”。
“姜杰的艺术世界中既生动显现了女性身份,又不动声色地打破了这个身份的文化界限。她的代表作品大都通过表达各种生命‘活着’的状态,特别是‘活着’所面临的困境和所承受的煎熬。”合美术馆馆长黄立平说,通过多样化的视觉形式表达生命、生存与生态的文化本质与现实状态是当代艺术思想的基本框架。姜杰着眼于从不同文化视角关注人的命运——无论是婴儿生命的极端脆弱性、儿童成长过程中孤单恐惧的内心,还是人类普遍面临疾病、暴力、灾害等威胁时的孱弱与无助都深刻表现了她悲天悯人的文化情怀。
用繁华色彩解读青年女性情绪情感
“如云——杨平个展”。记者叶飞艳 摄
在“如云——杨平个展”,许多观众被艺术家杨平营造的鲜艳繁华的“花花世界”所吸引驻足。花朵、如眼睛般的花蕊、女人、高跟鞋、香水、口红等形象满满占据着画面,而粉红、粉绿、粉蓝和橙黄交织在一起的美好色彩似乎可以通过瞳孔直抵观者内心最柔软的角落。
“如云——杨平个展”。
策展人孙江舒介绍,在“如云——杨平个展”中,精选了艺术家近30件新作,包括纸本水墨、动画、灯光、装置等等多媒介多类别作品,共同营造出一个繁花似锦的沉浸式现场,以期唤起观众对这个看似真实又虚幻的图景的些许思考。“对人的关注,尤其对青年女性情绪情感敏锐的感知与洞察,生成我作品主要的表现语言,那是去除表象之外人内在的精神与世界,在一个变幻莫测、未知与不确定的时代,人的迷茫、焦虑、困惑和孤独,即使在花团簇拥,绚烂夺目的色彩之下,也无法掩饰情绪的弥漫。”杨平说,“此次展览中的作品,是近两年的切身感受和思考,也是我一直在表现的关于女性,以及与女性有关的人和物的一个延伸,与以往展览不同的是,此次加入了影像、灯光和立体的装置,把水墨与工业科技做了一个结合。”
以虚拟的手法反思当下文化
“屏幕福尔马林计划——田晓磊个展”。记者叶飞艳 摄
“屏幕福尔马林计划——田晓磊个展”呈现了青年艺术家田晓磊两个时期的作品,一个是2010年—2013年以“欢乐颂”为代表的荒诞现实为题材的作品,一个是2014年—2023年人与技术关系为主题的系列作品。
田晓磊用艺术家的角度创作,把自己的想象力封装在“标本盒子”中,他们在缓慢地动,循环往复,凝固在历史中。他将这些想象力的“猎物”称之为“屏幕福尔马林计划”,并设想将它们展示在一个金属迷宫中,人们自己寻找通向未来的出口。
田晓磊艺术作品。
在此次展出的大型装置、影像作品《屏幕福尔马林》中,田晓磊不但用屏幕阵打造了一个巨大的、观众难以找到出口的迷宫形式,用以隐喻人类在大力发展高科技时所面临的艰难处境,而且展示了他多年来创作的30个有代表性视频作品。在合美术馆执行馆长鲁虹看来,田晓磊推出了一些通过臆想创造出来的“后人类”标本——其中大多是用经典的文化符号混搭现代科技创造出来的图像,如将古希腊雕塑维拉斯装上了千万机械手臂、西西弗斯正推着巨大的星球前进……此外,既有将中国传统老寿星,也有现代人与现代机械相结合的图像,向观众呈现了一个表现“后人类”进化的虚拟世界。装置、正反面视频《孔雀》成了揭示“后人类社会”实质的象征性作品,从前面看,其全是五彩斑斓的鲜花,显得光彩夺目;可从后面看去,则全是人们创造高新科技产品留下的垃圾,显得破烂不堪,难以入目。
(长江日报记者叶飞艳 通讯员艾小铮)
【编辑:王戎飞】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59222222。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kin0207@126.com